第(2/3)页 杨慎惊愕道:“简化文字也是你的手笔?” 李青颔首:“这种影响深远的国策,如若不提前铺垫,临时起意怎可能成功?正如今时大明收回草原,事实上,从洪武朝就开始铺垫了,太祖如此,仁宗宣宗亦如此,当初宣德皇帝北巡是为种因,今时嘉靖皇帝北巡是为摘果。” 李青吁了口气,道:“其实,早在景泰皇帝就可以尝试摘果子了,历经京师保卫战,草原的野心被击得粉碎,已具备了条件,只是还不足够成熟,故才暂时性放弃,改为激化草原内部矛盾,故意向其输入农耕……,唉,景泰皇帝也是费了好毅力,才忍痛舍弃这一诱惑。” 李青叹道:“你对皇帝不满,我对他也不喜欢。说实话,如此大的功绩,从个人情感上来说,我并不愿意安在他头上,然,时也,命也,运也,只能说他运气好。” 杨慎听得瞠目结舌。 大明超出常理的持续兴旺,全然超出历史局限的发展,好似一下说得通了,也能合理串连在一起了。 前提是,加上一个李青! 实录上,史官对李青的贡献虽没有歪曲事实,却也进行了大幅度弱化,非必要,不记载。 如今听了这一席话,杨慎才知道李青的付出。 尽管李青只说了这两件事,尽管没有明说这是他的功劳,可杨慎明白,如若没有深度参与,不可能说出如此清晰的内在逻辑。 而且从实录来看,李青说的这些,并不被主流官员认可,再联想到两任永青侯在同僚中的名声…… 再联想到金陵李家…… 是非功过,一目了然! 杨慎深深望着他,轻声问:“你……为何?” 李青哂然一笑,“你如此费心尽力的推行普及教育,又是为何?” 杨慎呆了下,轻轻笑了,笑意逐渐浓郁,笑声爽朗…… 好一会儿, 杨慎起身深深一揖,“杨慎见过永青侯。” “永青侯是李浩,可不是我。”李青失笑道,“我只是李青,一直都是,叫我李青便可。” 杨慎钦佩之余,又不禁为之哀伤,叹道:“大明……辜负了你。” “何以这么说?”李青奇怪。 “你的事我也听说了,你现在……不是大明国师了,对吧?” “我也不是永青侯了啊,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李青伸了个懒腰,“一点不耽误我做我想做的事,何需在意?” 杨慎惨然一笑,“慎,自惭形秽。” 李青哈哈一笑:“无需如此,你很优秀,不过,你可以更优秀。” “我知道,你不屑于依靠旁人得以晋升,昔日对首辅之子这个身份也很懊恼,可我要告诉你的是,站的足够高,才能看得足够远,一个知县再如何有能力,也只能为一县百姓。”李青说道,“我相信,你父亲也对你说过类似的话。” 杨慎默了下,轻轻点头。 “常言说,英雄不问出处。张桂二人你不喜,可你能否认他们对大明的贡献吗?” 杨慎苦笑:“昔日……却是不喜,如今,早没了偏见。” 顿了顿,“李……我还是叫先生吧。” 杨慎正色道:“先生既愿意提携,慎自会受之,不负先生,不负先考,不负大明。” 李青松了口气,含笑道:“你如此作想,我也放心了。” “还请先生给我一些时间,我暂时还不能离开余姚。” “你需要多久?” 杨慎估算了下,“还需一年!” “没问题!”李青道,“一年之后,我会奏请皇帝,先升任你做知府,你有个心理准备。事先说好,知州不是终点,你可不能懈怠。” 第(2/3)页